柳无忌(1907—2002)是著名爱国诗人柳亚子的长子。他学贯中西,在国内讲授西方文学,到美国讲授中国文学,为中西文学交流架起了一座桥梁。柳无忌的研究成果累累,被公认是中西比较文学的重要开拓者之一。1983年美国《时代报》誉他为“虎子出将门”。
柳无忌自幼深受父亲影响,酷爱文学。17岁那年,他成功地将拜伦的《哀希腊》一诗译成白话文,令父亲十分欣喜,因而不惜重金,将儿子送进清华大学读书。柳无忌在清华受到朱自清等名师的培养,后又考上公费留美,1931年以论文《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获耶鲁大学英国文学博士学位。
1932年,柳无忌偕新婚妻子高蔼鸿回国,应聘到南开大学英国文学系任教。初到南开时,文质彬彬的柳无忌常同在女中部当英文教师的妻子在校园内携手散步。一次,注册课主任伉乃如从远处看见以为是学生,差点把他俩叫去训话……
南开英国文学系创建于1931年秋,一年后年仅26岁的柳无忌担任了系主任,他主持英国文学系工作5年,直到抗日战争爆发。
上任伊始,柳无忌怀着极大热情投入教学改革工作,本着“广博而精深”的原则设置课程、调整课程,从而有利于学生打好基础,提高专业水平。
张伯苓校长十分关心英国文学系,亲自过问课程设置,并提出中肯意见:“文学系当然要读文学,但学生毕业到社会上要具备就业能力,不能饿着肚子作诗啊!”
柳无忌对此非常赞同,并根据张校长指示,从二年级起增设了实用性较强的课程,如“教育学”、“社会学”、“讲演术”和“新闻习作”,提高学生的写作、口译和教学等各个方面的实际工作能力。因此学生毕业后无论从事何种工作,都能愉快胜任。许多年后,老学生们谈起这些,认为应归功于张校长和柳主任的远见卓识及领导有方。
英国文学系虽然创办不久,但实力很强,是个人才荟萃之地。在柳无忌的不懈努力下,很快就达到了鼎盛时期。
当时柳无忌还引进了几位海外留学归来的饱学之士加强英国文学系的力量。其中一位是成名很早、中学时代就发表小说的青年作家罗皑岚。他是柳无忌在清华的同学,也是清华文学社最有成就的成员之一,后赴美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攻读英美文学。来南开后,他讲授“英美小说史”和“英美散文选读”——由作家讲小说、散文,用学生们的话来说:“真是太棒啦!”当时他的长篇小说《苦果》正在天津《大公报》连载,因而闻名华北文坛。
根据教学需要,柳无忌又聘著名法国文学专家、诗人梁宗岱讲授“西洋诗歌”——由诗人讲诗歌,又使得学生们十分兴奋,何况梁宗岱还曾与清华教授罗念生合编过《大公报》的“诗刊”呢。原先柳无忌担心梁宗岱是学法国文学出身,用英语授课会不会有困难?然而让他放心的是梁宗岱的英语十分流畅,再加上他的学识、才气,教书时的用功与认真,以及待人接物的热情,他的到来大大加强了英国文学系的阵容。
曾有一段时间,那时梁宗岱尚未到校,柳无忌与罗皑岚同几位文友,如河北女子师范学院外文系系主任李霁野、该系教授曹禺、《大公报》总编辑王芸生、左联作家王余杞等人,每逢周末都要到天津著名饭馆——位于法国教堂附近的“周家食堂”聚餐,由王余杞管账,大家“凑份子”。席间纵谈文学艺术。“星期聚餐会”一时成为天津青年学者的文艺沙龙。
南开大学的另一位杰出人士也参加到英国文学系的教学工作中,那就是张伯苓校长的胞弟张彭春。张彭春是哲学教育系教授——他在美国留学获教育学硕士、哲学博士学位,然而他多才多艺,在戏剧方面也有很深造诣,因此被柳无忌特聘讲授“西洋戏剧”。张彭春的英语说得很棒,并且对易卜生、莫里哀等大师都有深入而独到的研究,讲起课来绘声绘色,娓娓动听。学生们经常听得入了神,甚至舍不得下课。
经张彭春介绍,又请来天津新学书院院长黄佐临兼课,讲授“萧伯纳研究”和“狄更斯研究”。黄佐临刚从英国留学归来,在英伦时曾师从戏剧巨匠萧伯纳,所以讲起课来得心应手。若干年后,黄佐临成了驰名全国的大导演,受过他教诲的学生都为此而自豪,说黄先生当年就才华横溢,成为名导早已是大家预料之中的事了。
出于培养人才,柳无忌带领全系师生创办文学社团“人生与文学社”,出版《人生与文学》月刊和丛书,不仅发表教师的作品,许多高才生,如李田意、王慧敏等也在这里崭露头角。
柳无忌曾出任《益世报》“文学周刊”主编,在他的鼓励下,英国文学系学生的译作及散文,经常出现在这块园地上。
英国文学系的课外活动丰富多彩,办有英文刊物,经常上演英语话剧。当时南开大学文学院还没有中文系,因此英文系在全校显得独树一帜。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南开被炸,学校南迁,清华、北大和南开三校组成西南联合大学,历史掀开了悲壮的一页。
南开校园遭日寇狂轰滥炸时正值暑假,柳无忌、罗皑岚、梁宗岱等人分别在各地省亲,没想这一别从此竟无缘再相见、再共事。令人更为感慨的是,柳无忌竭尽全力主持的欣欣向荣的南开大学英国文学系,至此也不得不暂告一段落。
抗战胜利后,柳无忌应邀赴美讲学一年,不料国内局势变化,便留在了美国,先后执教于多所大学,传播中国文学。晚年,他回忆道,在南开的5年是他一生教学生涯的开端,也是他漫长人生旅程不能忘怀的“最美满、愉快和珍贵的经历”。
(西语系教师 龙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