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数十年如一日,以校为家,将知识、学识和欢乐无私地奉献给心爱的学生,虽孤身一人,却赢得大家的衷心爱戴;她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所有积蓄奉献给学校,即便是身在大洋彼岸,也不能忘怀南开,为的是托起明天的太阳。
司徒月兰,是当代英美文学家,也是南开大学英文系第一位女系主任。1894年7月25日,她出生在广东开平县的一个基督教家庭。一岁时,全家从广东移居美国。1919年,她获得加利福尼亚大学文学硕士学位后归国,要用教育来拯救中国。她先在岭南大学任女部主任,兼高中教师,后于1922年经张彭春介绍,来到南开大学,担任英文教师。而南开大学外文系的第一位英文教师正是司徒月兰的姐姐,同样获得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文学硕士的司徒如坤女士。司徒月兰虽然不是南开大学外文系的第一位英文教师,但“在南开工作近三十年,是外文系任教最久的老教师。”[《人物传记·司徒月兰教授》,《教伦月报》,2004年第60期,第70页。]
司徒月兰在南开大学教授过一年级英文、二年级英文、三年级高级英文以及四年级的欧美文学等课程,一般每周上课十二学时。她对教学工作满怀热情,一丝不苟。1922年8月,她刚到校不久,学校开办暑期学校,帮助青年学子利用暑假补习各种应用学科。她不顾旅途劳累,积极备课,与美籍教师罗素(Russll)为暑期学校开设了“高级英文”课程。她的英美文学素养颇深,“教英国文学史和莎士比亚选读,上课时虽然带着讲义,却很少打开,旁征博引,如数家珍,学生们都听入了迷。”[ 《司徒月兰----还念司徒先生》,梁吉生主编:《南开逸事》,沈阳:辽海出版社,1998年,第70-71页。]因为“她自幼生长在美国,曾遍游欧陆罗马,希腊等名城”[ 天津市地方志编修委员会办公室、天津图书馆编:《<益世报>天津资料点校汇编》三,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第1169页。],因此,她在讲授英美文学史、古典文学及圣经选读时表现得驾轻就熟。讲授英国诗人弥尔顿的长诗《失乐园》时,她能把其中的故事情节讲得有声有色,令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在教授高级英文作文课时,她除了耐心讲解A Dissertation Upon Roast Pig(《烤猪试论》)、Dream Children(《梦中儿女》)等范文,还鼓励学生在学校刊物或杂志上发表作品。她的英文书写优美流畅,常常有人模仿修改作业的笔迹;发音标准,悦耳动听,学生们不仅是在学习英语,更像是在享受英语。
司徒月兰虽然对学生要求严格,但是颇受学生的喜爱。课上她随时向学生提问,答不上来者,当场受到训斥,因此学生丝毫不敢怠慢,长此以往,获益良多。1935年外文系毕业的胡立家回忆:“当时我发音未受过严格训练,错音很多。尤其对单词中有九号元音[ u:]口型不对。司徒师讲到词根root 一词时,口型示范,音响而准。以后听课时总能捕捉这个九号元音的音响,逐渐领会这个音素组成的词,要求我自己的学生,准确响亮……司徒老师这个音响,迄今犹在我耳旁。”[ 肖福堂主编:《南开外语历程1919-2004》,2004年,第114页。]曹禺在南开读书时,喜爱上司徒月兰的课,因为她经常挑选一些著名外国诗人的诗文,如雪莱的The Defense Poetry(《为诗辩护》)与大家分享,曹禺从中获益匪浅。[ 参见田本相:《曹禺传》,北京:东方出版社,2009年,第94页。]上海名媛、著名诗人王辛笛的妻子徐文绮曾在南开大学读书,“最佩服的是就读的英文系里的女教授司徒月兰,职业女性,学问好,讲课好”[ 王圣思:《智慧是用水写成的:辛笛传》,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44页。],并以她为榜样,梦想着大学毕业后出国留学,留学后能到大学任教。因为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女性最好的职业莫过于担任大学教授,倘若在洋行、公司里做事,则常常被当成花瓶摆设,在男权社会中往往受到歧视。
课下,司徒月兰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她对学生高庆琪的作业批改道:“你的注脚很好,可否再增加一些……前后文在思想上有些不连贯,读起来显得跳跃,试一试把论文贯通起来”。[ 《司徒月兰----还念司徒先生》,梁吉生主编:《南开逸事》,沈阳:辽海出版社,1998年,第71页。]对学生的试卷,她不仅一张张仔细批改,批改后还要把每个同学请到她家,逐字逐句地进行指正,使其避免日后再犯同样的错误。外表严肃、做事认真的她在和学生讨论问题时也不时给予鼓励。她“身材瘦高,戴了一副金丝眼镜,满脸严峻,好似一般人心目中的老处女(她从未结婚);她的气态完全是外国妇女,平时讲话都用英语;我们学生敬而畏之,称呼她为Miss Soo Hoo……某次她讨论一篇我的作文,她指出我在文法上的错误,可是大大赞扬我作文的内容概念(idea),她说文法可以练习成熟,作文的概念则不是可以轻易学得的。”[ 董鼎山:《温馨上海悲情纽约》,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年,第24页。]这位同学在写作方面受到司徒月兰的鼓舞,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他就是日后著名的美籍华裔作家董鼎山。司徒月兰的同事柳无忌这样评价她,“她对教学有热心与耐性,是一位肯负责的良师。”[ 董鼎山:《温馨上海悲情纽约》,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年,第81页。]
司徒月兰除了认真教学外,还积极指导学生的课外活动。1922年,英文学会和英文演说会聘请她和美籍教师戴尔(Dayer)为导师。1922年5月,南开大学部代表司徒辉在华北六大学英语竞赛会中获得演说比赛第一名(与北大并列第一,清华第三),[《全校之荣》,《南开周刊》第38期,1922年5月31日。]这与司徒月兰的耐心指导是分不开的。1923年,两会合并为南开之星。同年秋,由于戴尔女士回国,司徒月兰独自担任南开之星的导师。这年9月,她导演英译《情医》(A Doctor in Spite of Himself),得到同学们的赞许。为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她还组织了分组辩论,并在英语辩论中,不断传授演讲技巧。这不仅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也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1926年4月,“在华北八校英语演说辩论会中,南开大学所以能履执牛耳,此因处于指导者之功。”[ 云:《星会》,《南开周刊》第28期,1926年4月12日。]司徒月兰还被南开大学一些其他课外团体,如西洋音乐会和唱歌会聘为指导教师。
卢沟桥事变后,南开大学被日军炸毁。司徒月兰想随校南迁,但张伯苓校长担心她身体柔弱、不堪奔波劳碌,再三劝阻。于是,司徒月兰到燕京大学任女部主任,旋又到上海圣约翰大学担任英文教授。抗战胜利不久,国统区通货膨胀,朋友“多次劝她到美国教学”,但司徒月兰“更愿祖国富强,而予以拒绝”[《人物传记·司徒月兰教授》,《教伦月报》,2004年第60期,第69页。],坚持留在中国、留在南开。她用实际运动表达着对中国、南开大学的热爱以及对学生的关爱之情,把所学知识贡献给祖国,把自己的英文知识传授给更多的青年人。
1946年至1949年,司徒月兰除了担任教学工作外,还兼任外文系代理主任。外文系学生白耀堃在1948年8月20日因参与爱国运动被国民政府关押,她立即联系英国领事馆,设法将其保释出来。
五十年代后期,为了照顾她的身体,南开大学减轻了她的教学任务,请她帮助年轻教师提高英语水平,培养外语教师人才。但她仍然没有放弃擅长的翻译工作。1958年,她担任总校审,与南开大学外文系同仁合译了《青春之歌》,同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1961年12月22日,她离津去香港探亲,1963年移居美国。1985年4月28日,司徒月兰逝世于美国旧金山。南开大学对她的病逝表示哀悼,将其全部财产,包括她生前存款和心爱的钢琴移交给继承人、司徒月兰的外甥女余美莲女士。“1986年12月19日余女土拿出其中的20%,计人民币 3843.37元捐赠南开大学图书馆,购置图书,以资对司徒月兰教授的纪念。”[ 《人物传记·司徒月兰教授》,《教伦月报》,2004年第60期,第70页。]“1996年底,美国校友(南大1934级)云镇先生受司徒教授亲属所托,将其遗款1607.25美元寄给母校南开大学。”[ 《人物传记·司徒月兰教授》,《教伦月报》,2004年第60期,第70页。]母校把这笔款项存入“伯苓堂”捐款帐目之下,以作永久纪念。
司徒月兰是“教育界的一位前辈,曾在京、津、沪、穗等有名的高校长期任教,尤其在南开大学工作二十五年”[ 肖福堂主编:《南开外语历程1919-2004》,2004年,第116页。],为南开大学英语教育倾注了全部心血,培养了很多十分优秀的英语人才。她在弥留之际,仍然心系南开。南开大学张伯苓校长高度评价司徒月兰,“司徒先生所遭遇的困难与我相同,但他奋斗的精神比我强多了,是我生平所最佩服的朋友,若能个个学得司徒先生那样的创造与奋斗的精神,则分布到全中国去,中国已够用的了。[《燕京大学校刊》第6卷11期,1933年。]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侯杰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生常春波
发表于《张伯苓教育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