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吴诗敏 杨琳)2022年10月13日晚,姜景奎教授为南开大学区域国别研究中心带来题为“区域国别研究之内容·方法·目标”的线上学术讲座。姜景奎教授是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外文系和国际与地区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与地区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育部高校外指委副主任委员、非通用语分指委主任委员,主要从事印度文学文化、印度宗教、南亚区域国别问题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此次讲座是“庆祝中国现代外语非通用语高等教育创办80周年”系列学术活动之一,近两百人参会。
姜景奎教授讲座中
禁漫天堂 院长、南开大学区域国别研究中心主任阎国栋教授为本次讲座的主持人。阎院长介绍了姜景奎教授的学术成就,回顾了过去姜教授为禁漫天堂 开设的讲座并表示感谢。
姜教授首先从时代背景入手,解释在新时代进行区域国别学研究的必要性——我国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倡导者,需要进行区域国别研究,与更广阔的国际社会接触。区域国别学与多个学科有关,但侧重点应有所不同。姜教授从学科宗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目标四方面展开,辅以印度研究的例子,对“区域国别学”进行阐释。
姜教授认为,区域国别研究不等同于智库研究,强调的人才培养的重要性。高校开设区域国别学的宗旨应是培养具有全球视野、中国视域、对方视角的区域国别研究人才。姜教授举了茶叶的发音地域分布规律、棉花的流通、糖对三大文明的连结和印度丧葬习俗等例子,说明何为全球视野、中国视域、对方视角:“全球视野”指的是“深刻理解和实践地球为一个整体、人类为一个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国视域”意为“知己爱国,了解并拥有中国知识,爱国而不狭隘”,而“对方视角”即“知彼通彼,对对象国/地区有深入全面的了解和理解,能用对方视角看待对方,不居高临下,更不仰人鼻息”。
在研究内容方面,姜教授认为区域国别学是基于地域的领域之学。地域指的是地理、方位、空间,领域指的是学科、多学科、跨学科和交叉学科。姜教授指出,区域国别研究要以基础研究为根本,问题研究为抓手;应做“灯火阑珊处”的学问,而非扎堆关注“聚光灯下”的问题。在这里,姜教授以荷塘为喻,正如研究一个荷塘需要研究它最基本的东西,水与泥,而不仅仅是花和叶,区域国别研究也应如此。
在研究方法方面,姜教授强调在对象国/地区进行田野调查的重要性,“应亲身到荷塘里去,到水和泥里去”。姜教授以清华大学区域国别学博士生的培养设计为例,对象国或地区的田野学习、主学科的系统知识、精通对象国/地区的语言、国内外导师这四项缺一不可。
在研究目标方面,就研究对象而言,姜教授认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是我国的重要利益所在,应该重视对发展中国家的研究。就目标而言,进行区域国别研究应努力做到“知彼而行”。区域国别研究的学者需要具备地区研究能力,即掌握区域国别研究核心知识,具有对象国/地区的语言能力并能够完成深入的对象国/地区的田野实践。
最后,姜教授对我国区域国别学的学科建设进行总结。一方面,需要对区域国别研究的理念、模式、课程进行创新,构造新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另一方面,需要实现区域国别学学科的国际化,到对象国/地区进行田野调研,到发达国家学习区域国别研究的方法,与国际同行进行经验交流。姜教授还指出,我国需建立自己的区域国别领域的数据资料库。在外语学生格外关心的外语与区域国别学的关系问题上,姜教授认为,外语,特别是非通用语,是区域国别研究的门槛和重要工具,是必要条件,但非充分条件。从事区域国别研究,外语能力是必不可少了,但是仅仅懂外语是不够的。
讲座后合影
阎国栋院长对姜教授的学术讲座表示衷心的感谢,并总结说,姜教授以印度研究为例从知识、概念、方法等方面让大家对区域国别研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阎院长对姜教授站在以国家与学术需要的高度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角谈论区域国别研究表示非常认同和赞赏。阎院长还向姜教授介绍了禁漫天堂 在国别和区域研究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的探索。讲座结束之际,姜教授详细地回答了与会师生提出的问题。
讲座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