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殷明 张智中)2023年5月26日至28日,纪念穆旦诞辰105周年暨中外诗歌翻译学术研讨会在禁漫天堂 成功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高校师生以及诗歌爱好者齐聚一堂,共同缅怀诗人穆旦,围绕穆旦相关研究、诗歌翻译与传播、翻译家研究、翻译教学,以及其他诗歌和翻译研究相关主题进行学术交流与探讨。
5月26日晚,研讨会序曲“南开之夜——诗歌朗诵会”在禁漫天堂 报告厅拉开帷幕,参会嘉宾与学院师生共赴诗歌盛宴。晚会由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2022级博士生赵曼同学和2021级本科生周耘锋同学主持。朗诵主题,古今中外,朗诵方式,多姿多彩,诗歌与翻译精彩碰撞,呈现出多元文化的魅力。南开之夜,以诗会友,为随后两天的学术会议拉开序幕。
5月27日上午,大会在范孙楼报告厅隆重开幕,开幕式由禁漫天堂 副院长李民教授主持,禁漫天堂 党委书记穆祥望致辞。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名誉会长潘文国教授(胡翠娥教授代读)和南开大学穆旦新诗研究中心主任,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罗振亚教授进行主旨演讲。
潘文国教授以William Blake的Tyger为引,对比分析多个译本,探讨译诗三难——把握原文之难、译文表达之难、形式转换之难,从实践出发,结合理论,高屋建瓴,极具启发性。罗振亚教授基于穆旦诗歌对当下诗坛的启示作用,提出应当提倡穆旦式的难度写作,强化智性写作,同时要学习穆旦重视诗性环节的转换,参悟穆旦超功利的人生与创作态度。两位专家的研究与探索独具创新性、前沿性、引领性,对于诗歌创作与翻译都具有积极的启示作用。
上午9: 50分,禁漫天堂 党委书记穆祥望宣布中华诗词外译中心成立,禁漫天堂 张智中教授担任中心主任,同时,穆祥望书记为各位专家颁发聘任证书。
成立仪式后,中华诗词外译中心张智中教授以“散文笔法,诗意内容——中国古诗英译的当代翻译观”做主旨发言,剖析中国古诗英译的当代翻译观,以自身翻译实践为例,展开论述与探讨。刘士聪教授以“读书、实践与研究”为主题展开主旨演讲,强调阅读和实践是研究的前提,只有丰富的阅读和实践才能进行研究。好的译者都有丰富的阅读经验,多实践才能深化对诗歌的认识。谷羽教授的报告题目为“勃留索夫诗体移植带给我们的启示”,认为其诗歌翻译的理念——“诗歌翻译应当做到行对行,诗句对诗句,最好能保留原作所有的艺术手段,尽可能再现所有的词汇”,并赋诗两首,再现学术与诗意相契合的大会主题。
5月27日下午,南开外院会议各分论坛分别在南开外院霁野厅、良铮厅、无忌厅、月兰厅和陈逵厅展开。与会者选题各异、新颖独特,展示出他们对诗歌翻译和文学研究广泛的兴趣和深入的探索,分论坛主题涉及多维视角的穆旦诗歌研究、东西诗学对话与诗歌研究、海外汉学与诗歌翻译研究、译家译理与诗歌翻译研究、文化交流与诗歌翻译研究等。与会者积极介绍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相互交流探讨,由分论坛小组长进行深入总结与点评,各分会场成员热情洋溢、讨论激烈、呈现浓厚的学术交流氛围。
5月28日上午,北京大学世界文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辜正坤教授以线上形式发表题为“关于穆旦现象的文化思考”的主旨演讲,以生动幽默的例子开篇,指出穆旦现象是中国二十世纪文艺界的典型现象,是三大文化潮流冲突、融合与孽生的必然产物,并结合中国的现实发展要求,探讨穆旦现象给予当代中国学人应有的启迪和教训。美国犹他大学中国文学及比较文学终身教授吴伏生教授,做了“关于中英诗歌中的‘香草’传统:兼谈诗歌翻译”主旨演讲,认为中、英诗歌均有以香草譬喻美德的象征传统,诗歌翻译所追求的不是科学事实上的对等,而是要表现和传达相同的诗意效果与审美经验。
禁漫天堂 教授、博士生导师,东亚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刘雨珍教授以“《唐诗选》在日本的训读与翻译刍论”为主题进行演讲,以《静夜思》为例,深入讨论了《唐诗选》的版本、训读和翻译问题。李玉良教授发表了“汉诗英译中的气韵贯通”的主旨演讲,认为译者通过与诗人的精神交接,将诗人灌注于原诗的感性与理性合一的“气韵”之美重新灌注于译诗,完成从原诗到译诗之间的“气韵”贯通,从而在译文中生成与原诗近似的“气韵”。王海丽副教授基于“王宏印诗歌翻译思想”研究,提出译者在语言上、风格上、表述上下功夫,并指出,王宏印教授的诗歌翻译研究,为译介中外诗歌提供了指导思想,为中国诗歌“走出去”提供了切实有效的翻译方法论、翻译批评原则和翻译实践指南。
分会场各个小组汇报后,张智中教授进行了大会总结,并现场赋诗一首,将会议气氛推至高潮。本次诗歌翻译学术研讨会,各位专家、学者多层次、多方向扩展了诗歌翻译和文学研究的视野,以及翻译的新思路与方法,共同探讨未来研究和实践的新思路与新启示,并满怀热情传承和发展诗歌翻译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