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漫天堂 - 免费A漫在线看

让《诗经》文化活起来!火起来!

发布者:杨柳发布时间:2023-12-05浏览次数:98

作者:郭会茂,南开大学河间乡村工作站联络员、河间一中教师

河间之名始于战国,因处九河流域而得名,古又称瀛洲。河北省河间市历史悠久,历代在此设郡、立国、建州、置府,是京南政治、经济、文化、军事重地,素有“京南第一府”之称。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勤劳智慧的河间人民创造了璀璨的文化,河间《诗经》文化便是其中最杰出代表,并因此荣获全国“诗词之乡”的美誉。



一个人最可爱的阶段莫过于童年,而对于我们的文学而言,最可爱的也莫过于在我们民族的孩童时期,最天真恣意的这一部——《诗经》。子曰:不学诗,无以言。《诗经》作为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是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在中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具有崇高地位和深远影响。最初《诗经》经多家流传,鲁、齐、韩三家《诗经》失传,只有毛版《诗经》最后保存下来,《毛诗》就是毛苌传下来的《诗经》。它的发祥地就在河间。毛诗由毛亨、毛苌叔侄二人所传,秦始皇焚书坑儒,诸家经典多遭焚,荀子的弟子毛亨来到河间国武垣县,也就是现在的河间市隐居下来。他在整理古文《诗经》的基础上,开始作《诗经诂训传》,并授学侄儿毛苌,毛苌公将此善本传贯长卿等,才使《诗经诂训传》流传千古,即为如今的《诗经》。


毛亨去世后,河间王刘德封毛苌为博士,在国都南建“日华宫”,北建“君子馆”——现河间君子馆村,传授《诗经》。元代至正年间,河间路总管王思诚奏请皇帝在毛公墓前修建毛公书院。《诗经》没有虚妄怪诞,以对时政世风、战争祭祀、婚姻爱情、处世哲学的叙写,展现了周代政治状况、社会生活、风俗民情。“岁月在御,莫不静好”、“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夙夜在公”、“道阻且长”、“未雨绸缪”、“一日三秋”、“梦寐以求”、“耳提面命”等很多耳熟能详的名句都出自《诗经》。南开大学历史专家来新夏先生、中华古典诗词大家叶嘉莹先生等多年前都曾莅临河间,在《诗经》故里追溯诗学渊源。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最深层的力量、最深厚的软实力。作为《诗经》再生地、传承地,《诗经》更是河间人文化自信的底气。 近年来,河间市政府高度重视《诗经》文化,将《诗经》文化视为河间文化的灵魂,坚持把《诗经》文化视作城市建设中最具特色和传承精神的元素,努力将各种《诗经》文化元素更科学地融入城市建设。建设了“诗经”公园、瀛州公园,建设命名了“诗经”路、“诗经”桥,建成“诗经”文化墙百余处,并设立“诗经”文化展室,在河间府署内开辟“诗经斋”,成立了毛公诗词学会,开办河间歌诗培训班,举办“诵读诗经经典”等活动。对《诗经》文化从“居庙堂之高”到“飞入寻常百姓家”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河间学者田国福、吕险峰、董杰等对于《诗经》文化情有独钟,为进一步弘扬河间的《诗经》文化,展示河间淳朴的风土人情,一直在进行不懈努力。河间拥有中华诗词之乡、中国文化百强市、中国文化传承发展优秀城市等一个个闪亮的文化品牌,归根到底是从政府到民间齐心协力的结果。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提及弘扬传统文化的问题,要求我们增强自己的文化自信,并要求我们本着“古为今用”的原则,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诗经》是中国的、世界的文化瑰宝,《诗经》是我们的文化记忆、精神生活、美学向导。繁荣当代诗词创作,不可不研究《诗经》;研究《诗经》,不可不来河间。对于河间而言,《诗经》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宝藏,是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依托。

南开大学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振兴提出了“南开方案”,在全国各地建立乡村工作站,河间有幸成为第一批建站地点。这对于河间把古老的《诗经》文化弘扬光大创造了新的契机。

在河间这片沃土上,依托南开大学的学术资源和社会影响力,以及南开大学师生的创造和创新及青春活力,让《诗经》文化活起来、火起来,让《诗经》文化走进生活、走向青年、走向国际,把《诗经》这颗世界文化殿堂里的璀璨明珠擦拭得更加明亮,这是我作为河间人的一个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