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刘冠龙)2024年5月18日至19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德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全国德语教师发展中心主办,西南交通大学与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联合承办的《新经典德语》课程设计与高等学校德语专业教学法研讨会在西南交通大学成功举办。来自全国40多所高校的80余名德语教育专家、学者与一线教师齐聚一堂,围绕新形势下国家战略需求与高校外语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使用新教材培养能够理解并讲解当代中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升教师教学理论素养、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能力、推动德语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等主题展开深入讨论,助推德语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5月18日上午,西南交通大学校党委副书记杨爱华、西南交通大学禁漫天堂 院长俞森林教授、外研社综合语种教育出版分社社长邹皛白女士在开幕式上致辞。在主旨报告环节,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吴江教授作了《文化自信视域下德语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索》的报告。西南交通大学李成坚教授报告题目为:《课程电子化教学资源建设与运用》报告讨论了教学资源的新内涵、新特征。
下午的专题报告,北京外国语大学的葛囡囡副教授所做报告题目为《<新经典德语 1 >学生教材使用反馈及教师教学实践》。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李晓晴编辑代表外研社向与会教师介绍了外研社服务德语教学的多元立体化教育服务解决方案。
5月19日上午,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贾文键的主旨报告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与<新经典德语>》。在报告中,贾文键为大家讲解了跨文化交流过程模型、跨文化能力、全球化表达任务、全球胜任力的定义,强调传播中国好声音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
随后贾文键介绍了《新经典德语》中具体在跨文化能力方面培养的体现形式。最后提出了学生看世界应发生的视角变化过程即文化“仰视——平视——环视”,提出掌握语言、精识国别、熟悉区域、放眼全球的寄语及口号。
浙江大学李媛教授的报告为:《国际传播视域下德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多元评价体系构》。在报告中,李媛介绍了外语专业人才培养为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发展、提升国家形象发展的必要性。随后,讲解了话语能力语言模型的定义和变迁过程,并引出及具体讲解了带有中国特色的“救生圈”式话语能力模型概念,强调跨文化意识的重要性。南京大学王露杨副教授的报告题目为:《德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多元评价体系构建》。在报告中王露杨介绍了南京大学多元化德语人才培养计划。介绍了外语教学评价体系理论以及基于评价体系而进行的课程内容的改革。 四川外国语大学唐艋副教授的专题报告为:《跨文化视角下的教材与课堂设计——以<新经典德语2学生用书>第六课为例》。
我院德语系负责人刘冠龙老师参会,就《新经典德语》课程和教材的设计,教学目标、内容重塑、教学方法改革、评价方式、团队建设、课程共享等与会议代表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探讨与交流。
最后,西南交通大学莫光华教授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总结。 《新经典德语》课程设计与高等学校德语专业教学法研讨会在温馨愉快的氛围中圆满落下帷幕。